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扎实开展“四强”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,深化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成果,团县委组织来自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、学校团组织及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的32名团干部前往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为期5天的2023年“党建带团建”基层团干部理想信念专题培训班。
培训班邀请了中共郑州市委党校赵林教授以“新时代新征程的正式宣言与行动纲领”为题,通过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行文脉络,帮助团干部进一步深刻领会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。在对红旗渠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后,红旗渠干部学院特聘教师、中共安阳市委党校副教授陈晓萍以“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启示”为题开展专题辅导,帮助团干部思考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红旗渠时指出,“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,社会主义是拼出来、干出来、拿命换来的,不仅过去如此,新时代也是如此。”在红旗渠纪念馆,团干部们了解到,上世纪60年代,在党的领导下,林县人民克服艰难条件在太行山上修建引漳入林工程,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,奋战十年修成了红旗渠,孕育形成了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。“立下愚公移山志,决心劈开太行山。”在青年洞,团干部们通过现场教学,进一步了解了300余青年苦战17个月,在太行山上凿出了616米长的青年洞。
“心中有党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责、心中有戒”的“四有”书记谷文昌的事迹让不少团干部感动不已,更感觉到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向“四有”书记谷文昌学习,要做到执政为民、艰苦奋斗、求真务实、致力发展。在扁担精神纪念馆,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观看影像资料等,大家切实感受到当地供销人在艰苦年代凭借“艰苦创业、勤俭办社、一心为民、开拓创新”的坚定信念,用一根扁担、一副铁肩、一双脚板架起了连接城乡、沟通党群关系的桥梁。
通过专题讲座、体验教学、现场教学、访谈教学、音像教学等多种形式,带领团干部深入了解和学习红旗渠精神,同时也在太行山脚下的庙荒村展开调研,在太行山顶上的朝阳村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微党课。通过调研和微党课,团干部们了解林县人民如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“两山”理论进行生动实践,也对今后的工作如何开展有了新的启发。
通过此次培训,团干部一致表示收获匪浅,红旗渠之行短暂且珍贵。在现场教学中夯实了理论基础,在专题讲座中补足了精神之钙,让自己的自己培训中坚定了信念,增强了干劲,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,坚定理想信念,勇担时代使命,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永宁新篇章谱写青春华章。
学习有感 团干部有话说
团结西路街道办团工委专干 蒋思苗
走在红旗渠两畔,我仿佛听得太行山上开山凿石的铿锵声,仿佛能看到一个个腰系绳索、手挥钢钎、凌空开凿的英姿,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,我深刻感悟到了红旗渠建设的壮举。林县党组织与林县人民能在前有天险、后无粮草、物资匮乏、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环境下建成红旗渠,有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精神力量,有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,有为了人民、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,有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的革命精神,这是激励和支撑林县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重要因素。
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、历久弥新,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、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,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、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!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,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将发扬红旗渠精神,更加积极努力,务实肯干,以更高的标准、更强的担当做好各项工作。
永宁县检察院团支部书记 马易东
先天下之忧而忧,方为共产党人之作风。初闻红旗渠,以为仅是一条灌溉之渠水,并未有兴趣之意。但此次实地察看,令人动容。一为感叹工程之不易。红旗渠在悬崖绝壁之中穿流而过,碧水淙淙,实为伟业。二为感叹如此和谐干群关系。杨贵书记一提议,十万群众便响应,足以体现共产党的干部永远是为人民的利益着想的。三为感叹想做事、敢做事、做成事的精神。林州人民实事求是,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一人工奇迹。我们年轻人,要敢为人先,不要唯唯诺诺,一天混日子。所有的奇迹都是需要人来创造的,而年轻人正是做事的大好年龄。杨贵书记在修红旗渠的时候也就29岁。感叹之后又有一些感想。永宁县团委将我们这些年轻人送到红旗渠边,让我们接受这些思想,看到这些宏伟的工程,回到我们的工作,我们应以小见大,认真仔细做好我们的小工作,有创新。以点及面,这样方能促进我们整个永宁青年工作更好!
团结西路街道办南环社区团专干 汪亚茹
上世纪60年代,十万林县人民苦战十年,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之间,修成了一条长达1500 公里的“人工天河”红旗渠。他们就地取材,利用放炮崩山的碎石垒砌渠墙,在没有破坏环境的前提下,解决了50 万人的饮水灌溉问题,至今仍在发挥作用。林州也把红旗渠精神当做城市发展的根与魂,50 多年过去了,成为林州百姓“生命渠、幸福渠”的红旗渠,也孕育出了不朽的红旗渠精神。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也是最好的清醒剂。通过一周以来回望红旗渠修建的奋斗历程,挖掘蕴含其中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,为我这样的年轻党员锤炼党性、增强本领、干好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启发,更助推了我做好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的决心和信心。
永宁县政府办团干 刘洁
红旗渠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地标,也不仅仅是一代人的精神,它更像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史书,一页页记载着那艰苦奋斗,满腔热血,斗志昂扬的岁月。给我以下几点启示:一是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。“引漳入林”这听起来似乎就像天方夜谭,杨贵书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,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,身先士卒带领着林县的干部群众向大自然发起挑战,十年的艰苦奋战,完成了千年期盼。二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。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去创造,林县人民不等不靠,没有固山自守,没有在贫困与荒漠中挣扎,而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、开山凿石的信心自己去挖渠引水。新时代,我们更是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,直面困难和挑战,迎难而上。三是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。在这艰难困苦的十年里,林县人民遇到过无数险阻,遭遇过无数动荡,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他们“引漳入林”的决心。林县人民用事实向我们证明,无论什么时代,无论什么工作,都要持之以恒。
因此,在新时代,新征程中,我们广大青年干部要走出禁锢思想的牢笼,率先垂范,工作中领好路、带好头,思想上补足钙、注足铁,真正将工作做实做牢,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,积极投身于事业工作中,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,踏踏实实迈出每一步,跟着时代的步伐,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和检验的业绩。
永宁县委统战部团专干 魏玉君
一渠绕群山,精神动天下。很感谢团委能给我们这个机会,能够近距离的深入了解到红旗渠精神,上世纪60年代,老一辈林县人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以“劈开太行山,漳河穿山来,林县人民多壮志,誓把河山重安排”的气魄,奋斗十年,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蜿蜒1500公里的红旗渠,引来漳河水,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。修渠中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,不仅是林州的宝贵精神财富,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。作为青年干部,今后将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,接过林州青年开山劈岭的接力棒,胸怀理想,坚定信念,艰苦奋斗,勇于担当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